课题组刘静静和任博博士顺利通过博士后出站答辩
6月8日下午,课题组在清华大学逸夫技术科学楼B213会议室举办了刘静静及任博两名博士的博士后出站科研工作评审会。本次评审会的评审小组成员包括: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汪长安教授、黄勇教授、杨金龙教授,以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刘开琪研究员。其中,评审小组组长由汪长安教授担任。
评审会现场
杨金龙教授首先对任博博士的个人情况及教育经历进行了简要介绍。之后,任博博士汇报了自己在博士后期间的科研及工作情况,并认真回答了各位评审专家的问题。任博博士在站期间,针对多孔陶瓷的强韧化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,通过在原位构筑三维纳米纤维网络,制备了高性能的碳化硅及氮化硅基多孔陶瓷,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,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如下:(1)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(CTAB)为发泡剂制备单质硅颗粒稳定泡沫,通过埋覆焦炭的方式进行高温热处理,制备了具有多级孔结构的SiC三维纳米线网络增强SiC基多孔陶瓷。(2)通过焦炭埋覆的方式对Si3N4-Si颗粒稳定泡沫进行热处理,制备了SiC三维纳米线网络增强的Si3N4基多孔陶瓷,并在Si3N4颗粒之间产生Si2N2O结合相,提高了基体材料的强度。(3)以单质硅为主要原料,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和自组装技术,制备了SiC纳米纤维气凝胶材料,实验结果表明材料在-196-1100°C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超回弹性能,在过滤和吸附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。
任博博士汇报工作
任博博士在站期间,主持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(2019T120085)和面上一等资助(2018M630151)项目,以第一作者在ACS Nano,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及Ceramics International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SCI论文6篇,以第二作者合作发表SCI论文10篇。指导了2名硕士生,一名本科生。
随后,杨金龙教授对刘静静博士的个人情况及教育经历进行了介绍,刘静静博士汇报了自己在博士后期间的科研及工作情况。刘静静博士在站期间,针对网状孔壁多孔陶瓷的制备和性能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,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,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如下:(1)提出以硬脂酸改性ZrO2粉体为主要原料,采用聚氨酯发泡技术,制备了网状孔壁氧化锆多孔陶瓷,在气孔率为83.5%时,抗压强度达到13.5 MPa。(2)通过聚氨酯发泡与溶胶包覆结合的工艺,制备了网状孔壁SiC多孔陶瓷,当气孔率为88.5%时,抗压强度为2.56 MPa。(3)提出聚氨酯发泡复合化学改性造孔剂工艺,制备了网状孔壁Al2O3多孔陶瓷,当风速为 200px/s时压降为20 Pa,过滤效率为94.1%。
刘静静博士汇报工作
刘静静博士在站期间,主持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二等资助(2018M631492)项目,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SCI论文13篇,以第二作者合作发表5篇。指导了2名硕士生,一名本科生。
课题组其他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会议的形式旁听了此次评审会,并与与会专家合影留念。
刘静静和任博博士与评审会专家合影
刘静静和任博博士与合作导师杨金龙教授合影